美墨战争的历史意义分析
2024-01-14 03:34:58
南朝宋开国宰相徐羡之生平 徐羡之结局 徐羡之子女 徐羡之政绩
徐羡之,字宗文,东晋东海郡郯(tán谈)县(今山东郯城)人。其祖父做尚书吏部郎时,徐家显赫一时,人丁兴旺。其父徐祚之曾任上虞(今浙江上虞县)县令。徐羡之出生不满周岁时,父亲病故,家境开始衰落。徐母与儿子羡之相依为命,仅靠丈夫留下的积蓄过活,日子过得很清贫。徐羡之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非凡的气度,他常同小伙伴一起玩耍,大家都乐于听从他的指挥。他勤奋好学,家境贫寒并没有妨碍他涉猎经史。少年时代的徐羡之与众不同,沉默寡言,喜怒不形于色。他精于弈棋和欣赏戏剧,但从深沉的外表观察,他又似乎对这些不太精通。因此,当时世人对他大智若愚的气度十分推崇。如名士傅亮、蔡廓、郑鲜之等人,尤为敬佩他。
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已远近闻名的徐羡之被晋朝廷征辟为太子少傅主簿。后来,北府兵元帅刘牢之请他去担任镇北功曹和尚书祠部郎(主管祭祀的官)。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十月,浙东一带爆发了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东晋政府派北府兵前往镇压。东晋王朝炙手可热的抚军将军桓修任命徐羡之担任抚军中兵曹参军,从此,徐羡之开始官场得意,他凭借自己的气度和志向,一步步进入权力中枢。时人都盛赞他是一个将相之才。名士傅亮、谢晦、郑鲜之曾经与徐羡之置酒聚会,傅亮、谢晦等人才学渊博,议论时局高谈阔论,徐羡之则风度庄重而严肃,只在适当的时候才发言,且妙语连珠,令人振聋发聩。此后,郑鲜之常叹息道:“观看徐羡之的言谈举止,我再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结识宋主 初展英才
在桓修的抚军将军府,徐羡之结识了当世的枭雄刘裕。两人同在将军府共事,朝夕共处,彼此有了较多的了解。刘裕遇事当机立断,雷厉风行,走起路来龙行虎步,气宇轩昂。徐羡之发觉此人有帝王之气,远比其辅助的桓修胜似百倍。加之刘裕待人友善,易于接近,徐羡之便主动与刘裕交往。刘裕也注意到他的这位同事,遇事沉默寡言,但关键之处却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使人豁然开朗,远比那些唯唯诺诺的士族官僚们有才能,这样的人才对自己成就一番事业会大有裨益。由于相互的敬佩,两人来往日益密切。
东晋末年政局动荡,朝中大权落入大士族桓玄之手。北府兵首领刘牢之在与桓玄的权力斗争中兵败自杀。桓玄为铲除后患,把刘牢之旧部诸将分调各地。他把北府兵中大将刘裕特意调到堂兄桓修手下,名为重用,实则是加以监视。当时不少心腹劝刘裕起兵反抗桓玄,徐羡之劝刘裕应广交贤达,静待天时,不可操之过急,以刘裕的威望与才德,一定不会久居人下。
时机很快来临了。晋元元年(公元402年)五月,卢循起义,义军由临海郡攻入东阳郡,夺占了不少州县,东晋朝野震惊。总揽朝政的太尉桓玄派刘裕起兵镇压。
军情紧急,刘裕率所部兵马出发,徐羡之随军出征。行军途中,他对刘裕说:“将军此番出征凶多吉少,不可不先做打算。”刘裕忙问何故。徐羡之答道:“此次征讨卢贼有三不利:其一,桓玄派将军讨伐,实则是借刀杀人,想借卢贼削弱将军的兵力;其二,讨伐大军均为北府兵旧部,同时命各路将军分头出击,也是要借卢贼之手各个削弱;其三,卢贼善于用兵,现已占据有利地形,并把周围州县掠劫一空,将田地庄稼也尽行割去。将军不可高枕无忧啊!此三不利,将军只要处理得当会变成三利。桓玄借刀杀人,将军可借这一时机联合各路将军,团结起来。我愿担当特使去劝说各路兵马,晓之以利害,同舟共济,合力平定卢贼,再共同讨伐桓玄。至于卢贼,其坚壁清野的行为已搅得浙东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只要将军联合各路兵马合力攻之,定可凯旋。”
刘裕按徐羡之计极力拉拢受桓玄排挤和迫害的北府兵诸将。他派徐羡之携带密信,前往北府兵大将何无忌、刘毅、
2024-01-14 03:34:58
2024-01-14 03:32:43
2024-01-13 21:14:20
2024-01-13 21:12:06
2024-01-13 21:09:51
2024-01-13 21:07:37
2024-01-13 21:05:22
2024-01-13 21:03:07
2024-01-13 21:00:53
2024-01-13 20:58:38
2024-01-13 20:56:23
2024-01-13 20:54:09
2024-01-13 14:35:44
2024-01-13 14:33:29
2024-01-13 14:31:14
2024-01-13 14:29:00
2024-01-13 14:26:45
2024-01-13 14:24:30
2024-01-13 14:22:15
2024-01-13 14: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