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帮 > 历史 > 正文

​宋朝大臣为什么敢怼皇帝?

时间:2024-03-26 00:51

来源:男人帮

点击:

宋朝大臣为什么敢怼皇帝?

大家在看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时,肯定都会觉得为什么宋朝的官员连皇帝都敢怼,而且哪怕是冒犯了圣上,皇帝也不会把他怎么样,难道宋朝官员的地位这么高吗?其实宋朝官员敢言,也是因为宋朝有一个官职就是干这种事的,那就是“台谏”。台谏分为台官和谏官,职务是纠弹官邪还有监督官吏。在唐宋时期台谏非常重要,而且宋朝遵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价值观,所以皇帝在这方面就会宽松一些。

宋朝大臣为什么敢怼皇帝?

宋王朝的监察官——台谏以敢言著称,是强势的存在,发现政府“一事过举”,立即“议论蜂起,章奏交上,往往以死争之”。当然,说“以死争之”未免有些夸张,因为宋代的台谏官实际上并无“死”的风险。相传宋太祖立有誓约,藏于太庙,子孙继位之初,都要入太庙立誓,誓词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因此,两宋三百余年,基本没有一个台谏官因为上书言事而获杀身之罪,即便出口不逊,受到薄责,很快又获得擢升。

宋朝台谏官的监察权与弹劾权,也对君权与执政团队的行政权构成强有力的制衡。苏轼说: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待罪”是指执政官若受台谏官弹劾,即停止履职,居家等待君主的裁决,最后往往是宰相引咎辞职。这是宋朝的一项宪制惯例:“执政臣僚苟犯公议,一有台谏论列,则未有得安其位而不去者。其所弹击,又不过一二小事,或发其阴私隐昧之故,然章疏入,即日施行。盖去留大臣,一切付之公议,虽人主不得以私意加也”。

为什么宋朝台谏官敢肆无忌惮地弹劾执政臣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宋朝的台谏系统具有相对于政府系统的独立性。

宋朝大臣为什么敢怼皇帝?

宋代之前,御史与谏官都是宰相的属官,对政府的行政监察,属于内部监督。到了宋朝,台谏从政府系统中独立出来,成为与政府平行的国家机关,台谏官不再是宰相的属官。宋人说,“人主之职论一相,一相之职论百官”,“百官除授,自执政以下皆付大臣进拟”,意思是说,宰相由皇帝亲除拜,而副宰相以下之百官,则可以由宰相提名,但这“百官”并不包括台谏官,台谏官之进退,宰相不可以干预:“祖宗故事,凡进退言事官,虽执政不得与闻,盖以杜绝台谏私于宰执也。”

宰相不可提名台谏人选。明道二年(1033),经宰相李迪提名,宋仁宗委任张沔、韩渎为御史,但这一人事任命受到言官的抗议:“台官必由中旨,乃祖宗法也”,宰相怎么可以举荐台谏官?仁宗皇帝表示同意,对宰相说:“祖宗法不可坏也。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张沔遂出知信州、韩渎出知岳州。

宰相也不可斥逐台谏官。嘉祐元年(1057)十二月,台官范师道、赵抃因为攻击宰相刘沆之短,被刘沆借故外调为知州,御史中丞张升等言官连上十七疏,表达抗议:“天子耳目之官,进退用舍,必由陛下,奈何以宰相怒斥之?明曲直,以正名分。”刘沆自知不胜,只好提出辞呈,退出权力中枢。

宋朝大臣为什么敢怼皇帝?

按宋朝的宪制惯例,台谏官之“去取选任,一出上意”,即完全由君主抉择。当然,君主一人目力有限,不可能遍知人才,所以台谏官的人选需要有人推荐。一般来说,台谏有阙,由翰林学士、中书舍人、现任台谏官举荐人选(惟执政官不可以举荐),然后宰相根据推荐,拟出候选名单,进呈天子,供天子亲自遴选:“故事,谏官皆令两制以上奏举,然后执政进拟。”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宋代有两项人事任命,都是天子亲擢的,一是除拜宰相,一是委任台谏官。除此之外,其他职位的人选,宰相均可以提名。

宰相不但不可以提名台谏官,而且,现任宰相以前举荐过的官员,也不可以充任台谏官:“祖宗之制,凡见任执政曾经荐举之人,皆不许用为台官”;“自今除台谏官,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

宰相与台谏官之间也不可以存在亲嫌关系:“言事官与执政有亲,不以戚疏近远,例皆回避。”如果新除拜的宰相与现任台谏官有亲嫌,或者新擢任的台谏官与现任宰相有亲嫌,按惯例,其中一方必须回避,改任他职。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宋朝大臣为什么敢怼皇帝?

元丰八年(1085),垂帘听政的高太后委任范纯仁、苏辙、朱光庭、范祖禹等人为谏官,而执政官吕公著与范祖禹有亲嫌,司马光与范纯仁有亲嫌。知枢密院章惇向高太后提出:“故事,执政初除,苟有亲戚及尝被荐引者见为台臣,则皆他徙,防壅蔽也。今天子幼冲,太皇太后同听万机,故事不可违。”司马光亦上书说:“纯仁、祖禹实宜在谏列,不可以臣故妨贤,宁臣避位。”最后,高太后只好将范纯仁、范祖禹调出谏官之列。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宋朝士大夫提到台谏官任用原则时,往往都会强调这是“祖宗故事”、“祖宗法”、“故事”。换言之,保持台谏系统相对于行政系统的独立性,是宋朝的一项宪制惯例。

宋王朝很强调台谏官的独立性,孝宗皇帝与经筵讲官张子韶有过一段对话:孝宗说:“台谏不可承宰相风旨。”张子韶说:“以臣观之,非特不可承宰相风旨,亦不可承人主风旨。”只有让台谏官独立于行政官,才可以做到“弹击之际,无所顾避而得尽公议”。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三国惨死的十名大将分别是谁

​三国惨死的十名大将分别是谁

三国惨死的十名大将分别是谁 说到三国历史上的一些典故,相比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了,但是说到各位大将,那可谓是骁勇善战!很多大将都是战死沙场,也有被小人害死的,那么在...

2024-03-25 16:59:13

​袁崇焕死后他的后代过的怎样?去了哪里?

​袁崇焕死后他的后代过的怎样?去了哪里?

袁崇焕死后他的后代过的怎样?去了哪里? 说起袁崇焕,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关于他的世纪,这已经是得到了梁启超、康有为、杨宝霖以及金庸先生的人的撰写和考证。尤其是杨宝霖...

2024-03-25 16:56:58

​王莽的头颅为什么被收藏了270多年?王莽的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王莽的头颅为什么被收藏了270多年?王莽的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王莽的头颅为什么被收藏了270多年?王莽的头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每次一提起王莽,就一定会让人想起另外一个话题,穿越,王莽到底是不是穿越者,一直以来也是争论不休,但是王莽其...

2024-03-25 16:54:43

​诸葛亮北伐,除了马谡谁能守住街亭

​诸葛亮北伐,除了马谡谁能守住街亭

诸葛亮北伐,除了马谡谁能守住街亭 马谡刚愎自用,擅自违抗军令导致街亭失守,宣告诸葛亮首次北伐以失败告终。其实诸葛亮在如此关键的战役中决定重用马谡,也是出于信任,对于...

2024-03-25 16:52:29

​袁术和袁绍为何不联手?他们俩不是兄弟吗为何不合力对抗曹操?

​袁术和袁绍为何不联手?他们俩不是兄弟吗为何不合力对抗曹操?

袁术和袁绍为何不联手?他们俩不是兄弟吗为何不合力对抗曹操? 袁术和袁绍自然是兄弟俩,是一家人,古代又很讲究家族利益,他们俩既然是一家人,为什么从来都没有合起伙来一起做...

2024-03-25 16:50:14

​北宋大词人周邦彦真的喜欢李师师吗?

​北宋大词人周邦彦真的喜欢李师师吗?

北宋大词人周邦彦真的喜欢李师师吗? 说起周邦彦,他在北宋时期的词坛中,那绝对是一个不得不提起的大人物。因为他与别人的词人不同,其本身是个音乐家,所以说他写出来的词是...

2024-03-25 16:47:59

​蔡伦最后是怎么死的?

​蔡伦最后是怎么死的?

蔡伦最后是怎么死的? 提到蔡伦,大家首先都会想到他发明了造纸术。不过实际上造纸的技术并不是蔡伦最先发明的,准确的说蔡伦是改进造纸术的人。不过这次我们要聊的不是蔡伦造...

2024-03-25 16:45:45

​为什么有人说朱元璋是中国第一罪人?

​为什么有人说朱元璋是中国第一罪人?

为什么有人说朱元璋是中国第一罪人? 朱元璋作为历史上少有的穷苦出身的皇帝,而且还是从底层一点点做上来的皇帝,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朱元璋因为见惯了元朝官员欺压百...

2024-03-25 16:43:30

​灌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是项羽的终结者?

​灌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是项羽的终结者?

灌婴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是项羽的终结者? 说到项羽其实大家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厉害倒是挺厉害的,但是就是有一点点让人觉得有趣的地方就是他智商好像不高,也不能说智商,要...

2024-03-25 16:41:15

​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出现在小学课本上?

​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出现在小学课本上?

乾隆写了几万首诗,为何只有一首出现在小学课本上? 高产不代表高质量,高质量也未必就一定会高产,这两者并非是有确定的关系的。历史上不乏高产又高质量的诗人,却也有乾隆这样...

2024-03-25 16:39:01

​文姜之乱是怎么回事?

​文姜之乱是怎么回事?

文姜之乱是怎么回事? 文姜,堪称是春秋时期的四大美女之一,但是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并不太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文姜与自己同父异母的亲哥哥,后来的齐襄公,两人之间存在...

2024-03-25 14:09:50

​为何清朝兴亡都在抚顺?有什么意义?

​为何清朝兴亡都在抚顺?有什么意义?

为何清朝兴亡都在抚顺?有什么意义? 抚顺现如今对于人们来说,就是一座城市,但是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抚顺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因为清朝的发展是起源于抚顺,然...

2024-03-25 14:07:35

​乾隆皇帝一生有哪些功绩?

​乾隆皇帝一生有哪些功绩?

乾隆皇帝一生有哪些功绩?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在皇位上坐得越久,能干的事就越多,那乾隆在六十三年的职业生涯中,究竟是有哪些功绩呢?可能现代人所熟知...

2024-03-25 14:05:21

​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广之子李敢?

​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广之子李敢?

霍去病为什么要射杀李广之子李敢? 李敢是西汉著名将领李广的儿子,也曾多次和匈奴交战,并且立下功劳。不过李敢最后不是死于沙场敌方之手,而是被自己人给射死了,凶手还是西...

2024-03-25 14:03:06

​崇祯帝那么勤奋,为什么最后还是亡国了

​崇祯帝那么勤奋,为什么最后还是亡国了

崇祯帝那么勤奋,为什么最后还是亡国了 明朝末期,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在位期间其实也是非常勤奋的,夜以继日地处理国事,他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在位期间更是颁布了几...

2024-03-25 14:00:51

​曹丕伐吴最终成功了吗?

​曹丕伐吴最终成功了吗?

曹丕伐吴最终成功了吗? 夷陵之战可以说是让蜀国元气大伤的一次战役了,在此之后,刘备身亡,大权交给了一个“扶不起”的刘禅,蜀国国力兵力也是大伤,理论上来说,如果这时候...

2024-03-25 13:58:37

​武则天死后,李显为何力排众议将她与李治合葬?

​武则天死后,李显为何力排众议将她与李治合葬?

武则天死后,李显为何力排众议将她与李治合葬? 现如今我们知道,武则天和李治是合葬在乾陵的,而且武则天也是以李治的皇后的身份安葬的,尽管在此之前,武则天成功成为了历史上...

2024-03-25 13:56:22

​唐朝攻打高句丽的历史

​唐朝攻打高句丽的历史

唐朝攻打高句丽的历史 最近不少的这个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攻打高句丽的历史真想是什么,其实大家估计也都多少知道一些,但是具体到底是什么情况估计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实问题什...

2024-03-25 13:54:07

​原本认为曹操是汉朝正统,为何后来被刘备取代?

​原本认为曹操是汉朝正统,为何后来被刘备取代?

原本认为曹操是汉朝正统,为何后来被刘备取代? 现如今如果要说谁才是三国时期的正统,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刘备,但其实这种看法,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但其...

2024-03-25 13:51:52

​高仙芝是如何灭掉小勃律国的?

​高仙芝是如何灭掉小勃律国的?

高仙芝是如何灭掉小勃律国的? 说起世界的屋脊,相信大家都会想到平均海拔达到4000米的青藏高原了。由于高海拔空气非常的稀薄,一般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到了那里就会出现眩晕、呼...

2024-03-25 13:4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