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兵家、纵横家……古代十大“家”,都主张什么?法家最无情
2024-06-04 04:47:57
慈禧太后的三句名言, 一句对外, 一句对内, 最后一句对自己
慈禧的一生是充满争议的一生。她自命不凡,个性鲜明,又冷酷无情。她和武则天有很多共同点:心胸狭窄、见识短、感情用事。武则天死后留下无字碑,任后人评价,而慈禧,执掌政权长达47年,该如何评价她?
慈禧一生,历经四位皇帝,两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做到了大多数女人不可能做到的事,在权力这方面她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中国最高统治者来说,她的所作所为,极其失败。近半个世纪的执政生涯,她一步步把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看,她又是不幸的。十七岁入宫,凭借儿子登上权力巅峰,权倾天下,看起来高高在上。但别忘了,她二十七岁丧夫,一直到七十四岁去世,她都是一个寡妇;她中年丧子,这对她来说简直是灾难。虽然她身边不缺男人,但也只是一种慰藉。终其半生,慈禧都不能将一个妻子的温柔和一个母亲的慈爱展现出来。
慈禧执政近半个世纪,期间说过很多名言,挑其中最出名的说一下。
第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是慈禧被诟病最多的一句话。事实上大多数人理解错了。这句话的确是慈禧所说,但不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而是在签订过程中说的。全文是:“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条懿旨的意思是,“奕劻等呈报的十二条大纲我已经准了,可以按照这个大纲去谈判。让他仔细斟酌详细的内容,要根据中国的物力去赔偿,以保证各国满意。”这里的“量”是衡量的意思。很多人断章取义,把这句话理解为“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是不对的。
第二句,“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这句话是对大臣们说的。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正好碰上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经费吃紧。有大臣劝谏应当把钱省下来,给海军做军费。慈禧不悦,说道:“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没有人再敢言语。
第三句,“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这是慈禧临终前的遗言。光绪三十四年,慈禧病势沉重,弥留之际,她郑重地说出了这番话。想来慈禧心里也明白,大清会亡在她的手中。
这三句话,最让人动容的,是第三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终之际的慈禧终于幡然悔悟,但为时已晚,清王朝已经如大厦将倾,无力回天了。
2024-06-04 04:47:57
2024-06-04 04:45:43
2024-06-04 04:43:28
2024-06-04 04:41:13
2024-06-04 04:38:59
2024-06-04 04:36:44
2024-06-03 18:13:28
2024-06-03 18:11:13
2024-06-03 18:08:58
2024-06-03 18:06:43
2024-06-03 18:04:29
2024-06-03 18:02:14
2024-06-03 17:59:59
2024-06-03 17:57:44
2024-06-03 17:55:29
2024-06-03 17:53:15
2024-06-03 07:34:12
2024-06-03 07:31:58
2024-06-03 07:29:43
2024-06-03 0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