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日同盟诞生的背景和解体的原因是什么?
2023-11-26 19:25:22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生平资料简介 如何评价于敏? 于敏的成就
氢弹之父于敏去世
2019年1月16日,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消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
于敏,天津市宁河县(原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人,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氢弹之父”,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过去,于敏这个名字是绝密,直到1988年,于敏的名字才得以解禁。但由于当时的解密程度有限,许多史实还没有公开。
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火球(爆炸当量330万吨TNT),相当于200多颗广岛原子弹的威力。
氢弹简介
氢弹,又称热核武器,属于核武器的一种。主要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属于威力强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美、俄、中、英、法)合法拥有热核武器,2017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公开测试氢弹技术。
1951年5月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恩尼威托克岛试验场进行氢弹试验。但其是一个极其笨重(达62吨)的试验装置放在60余米的钢架上,装置以液态氘作为核聚变原料,并有冷却系统使氘处于极低温。基本不具备实战价值。
1953年8月,苏联宣布氢弹试验成功,当量40万吨。苏联是第一个成功把氢弹实用化的国家。但是其构造问题导致爆炸比较小。
1954年3月1日,美国的第一颗实用型氢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氢弹)在比基尼岛试验成功。预测当量600万吨,实际当量高达1500万吨。随后,在美国帮助下,英国于1957年5月15日进行了第一次氢弹实验。
1966年12月28日中国成功地进行氢弹原理试验,当量30万吨。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由飞机空投的330万吨当量的氢弹试验获得成功。
氢弹比原子弹优越的地方在于:单位杀伤面积的成本低;自然界中氢和锂的储藏量比铀和钍的储藏量还大得多;所需的核原料实际上没有上限值。威力比原子弹大
缺点则是在战术使用上有某种程度上困难;含有氚的氢弹不能长期贮存,因为这种同位素能自发进行放射性蜕变;热核武器的载具,以及储存这种武器的仓库等,都必须要有相当可靠的防护。
于敏攻坚热核武器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长期的努力,于敏对原子核理论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思路。他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氢弹的构型
据称,目前全世界只有两种氢弹构型,美国的Teller-Ulam构型和中国的于敏构型。
Teller-Ulam构型解密的资料相对较多,是利用初级小型原子弹爆炸产生的X射线对次级核聚变材料进行加热和压缩,触发更猛烈的核聚变反应。据传于敏构型比Teller-Ulam构型更加轻巧,但这方面的公开资料不多。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于敏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于敏取得了哪些成就?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氢弹之父于敏生平资料简介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194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级科学顾问。
在中国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此后长期领导核武器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理论问题。对中国核武器进一步发展到国际先进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4年获求是基金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15年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2019年1月16日,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享年93岁。
一、于敏的经历
于敏,1926年8月16日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属天津市)。父亲是当时天津市的一位小职员,母亲出生于普通百姓家庭。于敏7岁时开始在芦台镇上小学,中学先后就读于天津木斋中学和耀华中学。
1944年于敏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1946年,他转入了理学院去念物理,并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1949年于敏本科毕业,考取了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任助教。在张宗遂、胡宁教授的指导下,1951年于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被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这个所1950年才成立,由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和彭桓武任副所长。
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组织下,以于敏等为主的一群年轻科学工作者,悄悄地开始了氢弹技术的理论探索。这次从基础研究转向氢弹研究工作,对于敏个人而言,是很大的损失。于敏生性喜欢做基础研究,当时已经很有成绩,而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重,集体性强,而且意味着他必须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隐姓埋名,长年奔波。从此,至1988年,于敏的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
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92年,获光华奖特等奖;
1994年,中国杰出科学家奖;
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15年,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15年2月27日,于敏获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2015年4月,于敏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5年10月13日,于敏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
2018年11月,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于敏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二、于敏的成就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
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敏把原子核理论分为三个层次,即实验现象和规律、唯象理论和理论基础。在平均场独立粒子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三、如何评价于敏?
于敏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原子核理论是于敏自己在国内搞的,他是开创性的,是出类拔萃的人,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于敏在氢弹研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四、中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
2019年1月16日,氢弹之父于敏去世,享年93岁。
2023-11-26 19:25:22
2023-11-26 19:23:07
2023-11-26 19:20:52
2023-11-26 19:18:38
2023-11-26 19:16:23
2023-11-26 19:14:09
2023-11-26 19:11:54
2023-11-26 03:26:30
2023-11-26 03:24:16
2023-11-26 03:22:01
2023-11-26 03:19:47
2023-11-26 03:17:32
2023-11-26 03:15:18
2023-11-26 03:13:03
2023-11-26 03:10:48
2023-11-26 03:08:34
2023-11-26 03:06:19
2023-11-25 19:21:11
2023-11-25 19:18:56
2023-11-25 19: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