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帮 > 历史 > 正文

​为什么说是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及完善提供了助力

时间:2024-08-06 07:16

来源:男人帮

点击:

为什么说是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及完善提供了助力

为什么说是春申君为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及完善提供了助力?

黄歇,即春申君 ,战国四公子之一,他一手促成了秦国对外扩张战略的最终完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历史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前272年,鉴于此前秦国已经接连击败韩、魏、齐三国,并于华阳之战中大败赵、魏联军,秦昭襄王欲决定挟中原战胜之威,以白起为将南下伐楚,试图继此前的破郢之战后,给予楚国最后一击,彻底解除楚国之患。

对于此次伐楚,秦国上下无不支持,然而就在秦国磨刀霍霍之时,楚国急派黄歇使秦求和,黄歇即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

黄歇入秦后,依据当时的天下形势向秦昭襄王痛陈秦国伐楚之弊,最终成功地说服了秦昭襄王和秦相魏冉,二人遂决定罢兵与楚言和。

黄歇凭一己之力挽救了楚国,实为楚国之忠臣、功臣,其拳拳爱国之心更为后人所敬仰。

然而,后来历史的发展走向却证明了,黄歇当年的说服之辞竟无意间促成了秦国对外扩张战略的最终完善,随后秦国改变用兵方略并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黄歇也算是秦国一统的功臣了,想必这是他无论如何都预料不到的吧?而这,这也恰恰反映出了黄歇虽然为人忠勇可嘉,但实无战略高远之见。

那么,当年黄歇究竟对秦国君臣说了怎样的一番话,又致使秦国做出怎样的一番战略调整呢?就此问题,我们下面来看。

黄歇入秦之言

当年黄歇入秦,向秦昭襄王上书的具体内容均被记录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由于篇幅过长,这里不再赘述,但其中的主要意思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

1,秦国虽然实力强大,但楚国地域广阔,若秦国此时伐楚,无异于两虎相斗,这样一来,秦国伐楚也就给了其他诸侯国以喘息发展之机。

2,秦国接连击溃韩、魏,并打通了秦、齐两国的道路,如此便断绝了楚、赵的联系,使得连横之策得以实现,放眼天下,秦国无人可敌,此时秦国若能罢征伐之心,而广施仁义,则人心归附,秦国亦可成为天下霸主,但若依旧想以武力征服各国,则恐各国不服而为日后留下祸患。

3,此时秦国伐楚,正如当年吴国伐齐,智伯伐赵一般。

吴国伐齐后越国趁机攻吴,吴国因此而亡;智伯伐赵后,韩、魏趁机倒戈,智伯因此而败。

所以秦国伐楚后,难保魏、韩不会趁机围攻秦军,要知道,韩、魏与秦国作战多年,仇恨极深,此时他们臣服秦国,只是迫于秦国的武力胁迫,并非真心与秦国交好。

若秦国举全国之力伐楚,韩、魏两国,甚至齐、赵都可能会起兵,这么一来,秦国伐楚,无异于让韩、魏,齐、赵等国都增强了国力,削一国而强四国,这不是秦国所想要看到的结果。

4,如秦楚联盟交好,则可继续震慑韩、魏,进而威逼燕、赵,最后胁齐迫楚,若是如此天下可定。

以上便是黄歇谏言秦国罢兵的四大理由,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黄歇的本意只是想让秦国不要伐楚,而他对秦国提出施行仁政的建议,其实也有让秦国罢天下之兵的想法,只不过作为楚国使臣,他的首要责任是保护楚国安危,而当时的形势也不允许黄歇过多地考虑其他五国的感受和处境。

所以,黄歇不仅不能毫无顾忌的替韩、魏、赵等国说情,还要适当地引诱秦国,令秦国将对外注意力从楚国转移到其他诸侯国身上,即转移矛盾。

可能有的人认为黄歇这种类似于嫁祸于人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但要清楚的是,战国时代乃是大争之世,列国之间伐交频频,互相攻伐也早已司空见惯了,仁义早就被各国诸侯所抛弃,而道德二字更是无法维系一国之安全,而且秦国是虎狼之国,其侵吞列国的野心不会因为黄歇的几句话而可有可无,毕竟东出吞并六国是秦国早就定下的国策,只不过东出战略会随着形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黄歇凭个人能力或许会转移矛盾,但绝对不会影响秦国东出的决心。

但正如之前所言,黄歇的话恰恰如当头棒喝一般,一语惊醒了秦昭襄王与魏冉,最终导致秦国对东出战略做出了一次积极的转变。

秦国既定的东出战略及此前的具体实施情况

秦国自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后,国力开始上升,及至秦惠文王之时,秦国北灭义渠,南平巴蜀,秦国国力跃居而上,成为当世一流强国。

贾谊的《过秦论》里提及的奋六世之余烈中的六世就是从秦孝公开始算起的。

虽然秦孝公与秦惠文王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但真正奠定秦国一统之基业的实为秦昭襄王,而辅助秦昭襄王奠定一统之基础的功臣则是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

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任命魏冉为相,主政秦国,魏冉随即制定了秦国东出的扩张方略,总结如下:

秦国东出可分三路,北路攻赵,中路攻韩、魏,南路攻楚,并与燕、齐交好。

扩张方略既定,便要着手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魏冉认为,秦、赵两国之间有黄河天堑和晋北山脉的阻隔,出兵赵国难度过大,且担心韩、魏趁机用兵,恐有危险,所以魏冉决定先从中路和南路用兵韩、魏、楚三国,待三国平定后,再集中优势兵力攻赵。

至于,秦国为何不怕用兵韩、魏时赵国来救,则是因为,当时赵国正从事于东侵中山国和北攻林胡、娄烦而无法救援韩、魏,对此秦国非常清楚。

所以,在魏冉的主政下,秦国先后多次伐韩、魏、楚三国。

其中较大战役有,公元前293年伊阙之战,秦军斩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公元前280年,秦军伐楚,第二年破楚国郢都,楚国被迫东迁于陈。

而在伐韩、魏、楚三国期间,秦国为了稳定齐、赵两国,先后与两国会盟交好,与齐国于公元前288年并称东、西帝;与赵国于公元前279年渑池会盟;而伐韩、魏时为断绝楚国来援,则曾在公元前304年与楚国会盟;伐楚时为防止韩、魏来援,则归还先前夺取的两国城池而交好韩、魏。

所以,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秦国非常善于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与心理,而且对于六国的内政也了如指掌,因此,秦国才能将伐与交运用到极致,例如赵国发生沙丘之变时,秦国便趁机发动伊阙之战;乐毅伐齐时,秦国趁机派兵支援以此来消耗齐国国力;秦国诱执楚怀王时,则出于楚怀王的贪黩昏聩与楚国内部的争权夺利。

而以上种种,也是秦昭襄王时代秦国外交与军事的最大特色。

公元前273年秦国进攻魏国,赵国来救,双方爆发华阳之战,若从战后分析来看,华阳之战亦是秦国东出的一个转折点,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华阳之战后,秦国所面对的各国现状:

韩、魏:先有伊阙之战,后有华阳之战,韩、魏两国主力尽失,已难有复兴之相。

赵国:秦国于华阳之战中大败赵、魏联军,斩敌十三万,这是秦、赵之间的第一次正面接触,虽然赵国败了,但赵国并未尽出全力,所以华阳之战后,秦国只是进一步削弱了魏国,至于赵国,国力并未受到损失。

齐国:此时的齐国在经过乐毅伐齐之后,也已经沦为二流国家,更无法与秦国匹敌,所以秦国继续长途跋涉伐齐也无多大意义。

燕国:燕国由于实力和地理位置两个因素的影响更不在秦国考虑范围之内。

楚国:楚国虽然前有破郢东迁之败,但在秦国伐魏与魏、韩、齐、赵四国接连交战的几年间,楚国凭借其地大物博的先天性优势趁机于新都陈聚兵十万,而后夺回了江南旧地十五邑,国力开始复苏。

因此,华阳之战后,秦国面临的具体形势是:韩、魏、齐三国已经败无所败,但赵国实力仍在,楚国亦开始复苏。

所以,秦国的下一步用兵目标一定是赵国与楚国中的一国。

至于在先攻赵还是先伐楚这个问题上,秦国并没有做过多纠结,甚至对于秦国来说也丝毫没有任何可纠结的地方。

因为按照魏冉最初制定的扩张方略,赵国一定是最后一个征伐的对象,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后的赵国实力是非常强劲的,加之两国又有自然天险之隔,若想做到万无一失,必须倾国而出。

若要倾国而出,就必须稳定后方,楚国此时已经复苏,若不进一步削弱楚国,恐秦国会重蹈吴国北伐之覆辙,毕竟前有秦破郢都之战,秦楚两国构衅已久,秦国伐赵,楚国一定不会袖手旁观。

基于以上的判断,秦国决定先行伐楚,但就在秦国出兵之前,楚国派黄歇入秦了。

黄歇入秦之言对秦国战略的影响

黄歇入秦之言的主要内容在本文开篇已经做过叙述,而上面说过,秦国之所以决定先伐楚而后伐赵,则主要考虑到秦楚两国构衅已久,秦国担心伐赵后楚国来犯,则秦国必然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中,若稍有不慎,秦国之前所取得的东出之成果也必然全部葬送,秦国四代君王的努力更将前功尽弃,秦国不敢冒这个险,所以便选择了伐楚。

然而黄歇入秦后却在无意间又提醒了秦国,韩、魏两国虽然暂时被秦国打怕了,但他们与赵国本是三晋一体,但凡有一丝机会都会与赵国联合而报此前多次战败割地之仇,正如黄歇所言,秦国多年来一直对韩、魏行征伐而无加恩,韩、魏两国君臣百姓自不会对秦国心悦诚服的,因此,当黄歇提及此中利害之后,秦国才恍然大悟。

但正如之前所说,令秦国彻底罢兵而不再征伐他国才是黄歇的最终目的,只是他万万没想到,秦国最终竟然能从他的话中得到启发,不管伐赵还是伐楚,韩、魏的态度和做法才是关键,所以当黄歇向秦王上书陈言后,秦国决定放弃伐楚而北上伐赵!

当时秦国综合黄歇之言后总结出了三点伐赵理由:

1,楚国主动向秦国示好,秦国则可趁机要求纳楚国太子为质与其言和,这样一来,秦军北上才可无后顾之忧。

2,正如黄歇所言,韩、魏此时尚屈服于秦国,因此只需派两支军队驻扎在韩、魏边界,韩、魏必定畏惧,而后秦军从中原地区北上伐赵,如此便可绕过晋北山脉,这更加利于秦军作战。

3,因为之前的五国伐齐,导致从那以后齐国一直对各国心存恨意,所以,当秦国越国韩、魏而伐赵的时候,齐国根本不会像当年桂陵之战那样发兵救赵。

所以,在黄歇促成秦楚两国交好之后,秦国便于公元前270年开启伐赵之战,虽然两国交战数次互有胜负,但长平一战,秦国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五万,自此赵国便也一蹶不振,秦国一统之势已成,而在此期间,韩、魏、齐、楚四国也确如秦国战前所预料的那般,没有一国前去支援过赵国,四国坐看赵国战败而不救,最终也避免不了被秦国所灭的命运。

结语

黄歇当年上书秦国其目的原本是为了说服秦国罢伐楚之兵,但不曾想却反助秦国扩张战略的调整及完善。

此举虽是黄歇无心之过,但若细究起来,黄歇也难辞其咎,毕竟以黄歇的口才和威望,他本可效仿苏秦游说六国,再举六国合纵攻秦之大旗,若是如此,中原形势必会有所不同,然而黄歇并没有想到此处,他只是一味地取悦于秦国,为楚国避祸,至于中原之安危则并未放在心上,但中原若是沦丧,楚国又何以独存?黄歇可以为楚国避一时之祸,但无法庇护楚国长治久安,黄歇如此之计,实无高远之见矣!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历史上第一位为国献身的美女是哪位?比西施早2百年历史

历史上第一位为国献身的美女是哪位?比西施早2百年历史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倾国之姿的西施,原名夷光的浣纱女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和肉体,使得勾践的卧薪...

2024-08-06 07:13:47

​女真人也曾多次击败蒙古铁骑:金王朝末期的辉煌历史

​女真人也曾多次击败蒙古铁骑:金王朝末期的辉煌历史

女真人也曾多次击败蒙古铁骑:金王朝末期的辉煌历史 在一般的史家眼中,女真族建立的金国,入主中原后,迅速堕落腐化,丧失战力,曾经以2万之众在护步达岗大破辽国70万大军的女...

2024-08-06 01:06:30

​汉朝29位帝王简介 快速了解汉朝四百年历史

汉朝29位帝王简介 快速了解汉朝四百年历史 简介:灭项羽后建立了西汉王朝。 继承了秦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取消了秦朝的 严刑峻罚 ,废除...

2024-08-06 01:04:15

​古时候太子不是帝王的亲生儿子吗?两人之间为什么会是敌对关系

​古时候太子不是帝王的亲生儿子吗?两人之间为什么会是敌对关系

古时候太子不是帝王的亲生儿子吗?两人之间为什么会是敌对关系 很多人都不了解太子和皇帝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太子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一直是极其重要的和身...

2024-08-06 01:02:00

​儒家无用之孟子遇见张仪

儒家无用之孟子遇见张仪 论骂街我只服张仪! 张仪与孟子在魏国王府相遇。 孟子当着魏王和众大臣面,羞辱纵横之学,挑起争端。 张仪凭三寸不烂之舌据理力争,并大骂孟子。 其过...

2024-08-06 00:59:46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六位全才帝王:最有才帝王是哪位?历史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六位全才帝王:最有才帝王是哪位?历史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六位全才帝王:最有才帝王是哪位?历史 NO.1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是中国历史上恤民、节俭、严官少有的开明帝王。 他的律官厚民,官严民宽的统治方法,一直为...

2024-08-06 00:57:31

​雍正对隆科多十分厚爱与仰仗,为什么他最后会被圈禁至死

​雍正对隆科多十分厚爱与仰仗,为什么他最后会被圈禁至死

雍正对隆科多十分厚爱与仰仗,为什么他最后会被圈禁至死 隆科多的故事,有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康熙六十一年 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在此之前表...

2024-08-06 00:55:16

​司马家创建的西晋王朝,为什么会那么短命

​司马家创建的西晋王朝,为什么会那么短命

司马家创建的西晋王朝,为什么会那么短命 司马家创建的西晋王朝,为什么会那么短命? 司马懿隐忍的一生,为后世子孙建立西晋王朝奠定基础。 然而西晋王朝的国祚只有短短的51年...

2024-08-06 00:53:01

​于赓哲:隋唐交替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意味着什么

于赓哲:隋唐交替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意味着什么 隋唐交替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意味着什么?隋炀帝又如何将一个原本强盛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搞到完全崩溃? 近日,陕西师范大学教...

2024-08-06 00:50:47

​西周为什么会爆发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又

​西周为什么会爆发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又

西周为什么会爆发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又 共和行政,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 二百零五年后,到公元前841年,周王朝的第十位国...

2024-08-06 00:48:32

​侯景一生充满传奇,为什么最后的下场却很悲惨?

侯景一生充满传奇,为什么最后的下场却很悲惨? 侯景,鲜卑化的羯族人,个不高,跛子,弓马娴熟,擅长策划武装叛乱,先反了老东家高欢,后来又反了江南的和尚皇帝萧衍。 侯景...

2024-08-06 00:46:17

​赵匡胤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弟弟

​赵匡胤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弟弟

赵匡胤明明有自己的儿子 赵匡胤为何不传位给儿子而是弟弟 你真的了解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何不将皇位传给儿子,而要传给弟弟赵光义吗?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2024-06-18 23:48:06

​魏延如果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蜀汉会发生什么事情

​魏延如果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蜀汉会发生什么事情

魏延如果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蜀汉会发生什么事情 还不知道:魏延和诸葛亮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魏延真的成为了诸葛亮的接班人,蜀...

2024-06-18 23:45:51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刘封武艺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为什么要杀这个义子 对刘封的武功如何?刘备为什么要杀死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作为蜀汉第二代的年轻后...

2024-06-18 23:43:36

​请君入瓮的故事,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请君入瓮的故事,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请君入瓮的故事,请君入瓮的历史典故 来俊臣是唐代武则天的一位著名酷吏。据说,当时为了对付那些反对武则天的人,武则天招募了一批心狠手辣的人员并把这些人称之为酷吏。其中...

2024-06-18 23:41:22

​朱允炆简介,朱元璋和朱允炆是什么关系?

​朱允炆简介,朱元璋和朱允炆是什么关系?

朱允炆简介,朱元璋和朱允炆是什么关系? 朱允炆简介 朱允炆生于1377年(明洪武十年)12月5日,他是明朝第而位的皇帝,明太祖的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的朱标二儿子,,但是朱标...

2024-06-18 23:39:07

​石敬瑭简介,石敬瑭做皇帝为什么叫“儿皇帝”?

​石敬瑭简介,石敬瑭做皇帝为什么叫“儿皇帝”?

石敬瑭简介,石敬瑭做皇帝为什么叫“儿皇帝”?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后晋高祖,是五代十国后晋的开国皇帝。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义,唐军包围太原,石敬...

2024-06-18 23:36:52

​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康熙临终前要求隆科多陪葬,是因为什么?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影视剧中,隆科多都是雍正取得皇位最关键的人物。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封建王...

2024-06-18 23:34:37

​金国皇帝是谁?金国是怎样崛起的?最后灭亡为何如此惨烈?

​金国皇帝是谁?金国是怎样崛起的?最后灭亡为何如此惨烈?

金国皇帝是谁?金国是怎样崛起的?最后灭亡为何如此惨烈? 金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一个封建王朝,它统治着中国的北部和东北部,由颜阿骨打建立,西面与西夏和蒙古接壤...

2024-06-18 23:32:23

​张骞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内容,他是怎样开拓的丝绸之路的?

​张骞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内容,他是怎样开拓的丝绸之路的?

张骞的故事,张骞出使西域内容,他是怎样开拓的丝绸之路的? 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的故事我想应该是每个人都比较熟悉的,下面的内容我就简单的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张骞出...

2024-06-18 23: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