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真实死因到底 历史
2024-08-06 13:54:3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郑国的进展史历史
郑国 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诸侯国,以经济发达、法制健全、民主政治和诗乐文化闻名于世,是中国法制和法家思想的重要起源地。
国君为姬姓,伯爵。
公元前806年,郑国的开国君主郑桓公建都陕西棫林,第二任君主郑武公跟随周平王东迁到虢郐之间 今荥阳市东京城遗址公园,第三任君主郑庄公迁都到郑韩故城遗址,直到灭亡。
郑国立国共计432年,传位24君 有争议,公元前395年,建都郑 今河南新郑,主要的版图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郑国名君郑庄公,以其雄才大略,使郑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势起来并称霸诸侯,从而有"天下诸侯,莫非郑党";名相子产治国有方,使得郑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名人列子淡泊名利,创造了《列子》这一恢宏的史诗。
前806年,建国者为周厉王少子,周宣王同母弟王子友 一说宣王子于郑 今陕西华县的东方,成为郑国第一代君主,是为郑桓公。
三十三年,西周王室30世周幽王任命桓公为司徒,掌握教化国民。
他努力使周朝百姓和睦相处,黄河、洛水流域的人民都思念他。
次年,因幽王宠幸褒拟,朝政日益荒废,问题积重难返,有些诸侯背叛了幽王。
桓公见王室日非,他问史伯:"王室多故,余惧及焉。
与其何所 处可以逃死?"史伯说:"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逼也!"他接着仔细分析了当时形势,认为只有"济 济水、洛 洛水、河 黄河、颍 颍水之间"比较安全,那里没有大国,虢 指东虢,位于今河南郑州。
位于今河南陕县的为西虢;另外还有位于今陕西的小虢,春秋初年为秦国所灭、郐国两个小国国君"皆有骄侈怠慢之心",稍加武力或贿赂,就可以对付。
郑恒公听从了太史令的建议,于周幽王十年 前772,将他的族人迁移到洛水东部,居住在虢 今河南密县东南、郐 今河南荥阳北献出的10座城邑,也成为了后来郑国的基础。
郑国的东面就是鲁、宋,西北就是成周、卫、晋,西南就是陈、蔡、许和楚,周围还有许多姬姓、姜姓、偃姓、嬴姓及其他姓的小国,正如《国语·郑语》所说:"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则皆蛮荆戎狄之人也。
"周室东迁时,郑、晋都尽了保卫的责任。
由于晋国不久分裂为翼 晋和曲沃两部分,内战频仍,所以王室不得不依靠虢和郑,它们都曾以诸侯而兼王室的卿士。
郑武公、郑庄公对周的态度都很骄横无礼,平王很不满意,想把权力分一半给虢公。
庄公知道后,责问平王,平王竭力否认,以致"周郑交质" 即互相交换质子,郑国以世子郑昭公,周王室以太子王子狐,并进行战争。
周天子的权威已扫地殆尽了。
郑伯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之名为自己谋私利。
,兼并了周边的小国,侵夺许国,干涉宋、卫、鲁等国,还助齐国赶走入侵的北狄。
郑庄公之时的郑国,俨然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国。
郑庄公多宠子,在其死后,郑国即陷入内乱。
郑昭公即位后不久,权臣祭仲入宋时为公子突岳父雍氏所迫,改立公子突为郑国国君,是为郑厉公。
郑昭公逃到了卫国。
不久,郑厉公不满祭仲专权,谋杀祭仲。
事泄,祭仲杀雍纠,迎郑昭公复位。
但郑昭公与高渠弥有私怨,在一次狩猎时,高渠弥射杀昭公。
然高渠弥与祭仲不敢迎郑厉公复位,于是立公子亹为君,是为郑子亹。
齐襄公会诸侯于首止,郑子亹去参加会盟,高渠弥相礼。
结果齐襄公杀郑子亹,而后公子婴于陈被立为国君,是为郑子婴。
不久,齐国攻郑,郑子婴、祭仲和高渠弥等皆被杀,郑厉公由边邑入郑,复位。
经过几次君位争夺,郑国国势大不如前,而周边列强则纷纷而起。
南方的楚国早已不尊周王室号令,求加爵位不成之后自立为王,并大肆兼并汉水诸姬,直接面对郑国。
而北方的晋国,曲沃一族对晋国公室的斗争取得了绝对优势。
齐国则实行了改革,齐桓公开始称霸。
郑国位置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且夹于大国之间。
因此列强争霸,常把郑国作为战场。
在对外政策中,郑时而亲楚,时而亲晋,但大多数时期亲楚。
郑国自郑襄公开始,七穆轮流执政,掌控国家大权,而郑国国君则势力大衰。
七穆执政时期,只有子产当国时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郑国得以取得喘息之机,国力稍稍有所恢复。
但子产之后,郑国仍复如旧,国家已势不可为。
前712年,郑、秦、晋三国伐许,许国战败,退居原许国东偏。
前697年,东偏的许国趁郑国内乱,夺回故地,之后郑国于前665年和627年两次伐许,再之后郑国于前588年、前577年和前576年三次伐许,许都以割地请和。
前576年,许国长期为郑国所逼,只好远离旧许,迁至楚方城外的叶,寻求楚的保护。
之后许虽然在其他各国帮助下复国,但是最终于前504年为郑国所灭。
进入战国,郑国仍然得以苟延残喘。
此时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韩国。
然郑国仍内乱内斗不止,郑哀公为国人所杀;韩国攻郑,杀幽公。
于是国人立幽公之弟公子骀为君,是为郑繻公。
韩非称郑国发生了太宰欣取郑事件,此事详情已难以考证。
郑繻公在位时,与韩国的战争互有胜负,而且形势曾一度好转。
繻公十五年,韩伐郑,取郑之雍丘;繻公十六年,败韩于负黍;繻公二十三年,围韩阳翟。
前375年,郑国灭于韩国。
在韩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
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之党又杀繻公。
郑国这时根本不需要外国来灭也会自己灭亡。
子阳之时,郑国已经一分为三。
郑君乙二年,郑负黍反,归韩,十一年,取阳城,二十一年 前375年韩灭郑 。
2024-08-06 13:54:31
2024-08-06 13:52:17
2024-08-06 07:33:59
2024-08-06 07:31:45
2024-08-06 07:29:30
2024-08-06 07:27:15
2024-08-06 07:25:00
2024-08-06 07:22:46
2024-08-06 07:20:31
2024-08-06 07:18:16
2024-08-06 07:16:01
2024-08-06 07:13:47
2024-08-06 01:06:30
2024-08-06 01:04:15
2024-08-06 01:02:00
2024-08-06 00:59:46
2024-08-06 00:57:31
2024-08-06 00:55:16
2024-08-06 00:53:01
2024-08-06 00: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