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帮 > 历史 > 正文

​:古时候帝王因何要建立自己的偏房呢?历史

时间:2024-08-08 05:52

来源:男人帮

点击:

:古时候帝王因何要建立自己的偏房呢?历史

皇帝的偏房: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讲究名分的社会,因为名分是权力的合法性源泉。

比如在一夫多妻制时代,男人有正室,还有偏房。

中国人以前很讲究名分,因为名分是权力的合法性源泉。

比如在一夫多妻制时代,男人有正室,还有偏房。

在名分上,正室为尊,偏房为卑,元配享有支配侍妾的正当权力。

实际上,侍妾也可能凭借年轻貌美、受丈夫宠爱而得势,甚至在家庭中取得支配性地位。

妻妾争权只是官场故事的一个隐喻,因为帝王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也存在着正室—偏房的复式权力结构,正室指以宰相为首的官僚系统,他们在名分上是国家权力的正式代理人;但帝王往往又在正式官僚系统之外,另起炉灶,另立偏房,代行权力。

那么,偏房是些什么人呢? 《清稗类钞》记录了晚清开明官僚郭嵩焘的一则史论: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

故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

郭氏所列举的与君主共天下的人物,绝大部分都可以归入隐权力集团的行列,在名分上,这些人并无治天下的正式权力,只不过凭恃与权力中枢的特殊关系,得以把持权柄、操纵朝政。

相对于正式的官僚系统而言,这一隐权力集团就是受宠得势的政治偏房。

皇权专制作为对历史的宏观描述,大致不差,但就具体情形而言,自汉代以降,除了少数雄才大略的帝王,君主独揽朝政、乾纲独断的独裁局面其实并不多见,确如郭嵩焘所言: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

如果与宰相共治天下,则是很正常的制度性安排。

君主只是国家的主权者与象征,古人认为君王揽权不必亲细务;而宰相作为政府首脑,理当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这是明代之前的正式政制。

宋代有一位官员就对皇帝说,权归人主 皇帝,政出中书 宰相,天下未有不治。

宰相的执政大权由制度赋予,为正统承认,如果君主绕过宰相,直接发号施令,则会被认为违制,用古人的话来说,不由凤阁鸾台 宰相机构,盖不谓之诏令;这样的诏令甚至会受到臣下抵制,凡不由三省 宰相机构施行者,名曰斜封墨敕 非正式文件,不足效也。

君王与宰相自古就有分权,宰相的治权是有制度可依的,因此,西汉与宰相共天下的权力分治格局是名正而言顺的,正式的权力制度就是这么安排的。

不正常的是与外戚共天下,外戚所恃者,是其与皇室的特殊关系。

这种由私人身份与关系网络所孽生的权力,是一种制度外的隐权力。

如果说,以宰相为首的官僚集团是帝国的正室,代表正式的权力系统;那么,外戚等隐权力者则是君王另立的偏房,代表另一套没有名分的副权力系统。

在正室之外另设偏房,在正式权力系统之外,另置副权力系统,始作俑者是汉武帝刘彻。

刘彻乃雄才之主,不甘于垂拱而治,但皇帝要亲躬政事,宰相显然是最大的障碍,甚至宰相领导下的官僚系统也会碍手碍脚。

为了越过这些制度性障碍,刘彻启用了一个由宦官、侍从、外戚、尚书 汉初的尚书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等亲信、近臣组成的内朝,将作为正式权力系统的外朝撇在一边。

从名分上来说,内朝成员并无执政大权,有的还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员,但他们被皇帝托为心腹,预闻政事,隐权力极大,足以与外朝分庭抗礼,甚至凌驾于外朝之上。

不过,内朝官权柄虽重,但终究是偏房,妾身未明,缺乏名分所赋予的合法性,只能完全附依于皇帝私人的关系网络,这也使得内朝系统十分便于君主操纵指挥。

刘彻因此比较成功地实现了君主独裁。

然而,刘彻始料不及的是偏房也可能变得位高而权重,尾大不掉,不受人主控制。

刘彻在世时,尽管擢用外戚近臣,毕竟还能操控局面,刘彻死后,西汉终于无可避免地出现外戚擅权干政之祸,最终葬送西汉政权的大司马王莽就是外戚。

这正是历史的吊诡之处。

光武帝刘秀承汉祚、建立东汉政权后,鉴于之前大司马篡权的乱象,设尚书台架空三公之权,一切政令皆经尚书台禀陈皇帝,由皇帝裁决,时人称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其手法如出一辙,都是在正室之外另立偏房,借操纵偏房实现朝纲独断。

后人评价两汉政出于二,也就是说,汉代的权力结构是复式的,一个正式的权力系统加上一个非正式的副权力系统。

政出于二是两汉权力结构的最大弊病。

同刘彻创建内朝一样,刘秀设立尚书台这个副权力系统,本意是要摆脱正式权力系统对皇权的约束与威胁,然而,历史的闹剧总是再三重演,偏房一旦羽翼丰满,就不是人主所能操控的了。

刘秀死后,他留下来的尚书台机构并未能阻止权臣对刘汉政权的篡夺,东汉后期,外戚、豪族等权臣以录尚书事之衔入主尚书台,垄断了朝政。

建安元年 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回汉献帝,第一件事就是让献帝赐予其录尚书事之权。

而君主要夺回权柄,就扶植宦官建立一个副权力系统,东汉后期的政局,基本上就是外戚、宦官轮流专政。

东汉皇室与权臣的明争暗斗,以后者取得最后胜利而告终:东汉天下被门阀士族瓜分、颠覆,其后,唐代君主为限制正式官僚系统之权,防止权柄下移,也另立宦官参与朝政,但是这个副权力系统就如一道不可逆的程序,一经启动即无法制止。

晚唐的宦官,权势越来越大,不仅架空正式权力系统,连皇帝的生杀废立都操在其手中。

相对而言,到宋代才有了对正式权力系统的尊重,宋代少见地没有形成副权力系统,女宠、宦官、外戚、皇室秘书、幸臣等隐权力集团大体上都受到遏制。

即使是贵为天下主权者的君主,对于政事也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南宋时,内廷国手赵鄂有一次向宋孝宗跑官要官,但官职非皇室私器,随便予人是有违政制的,因此赵鄂的意思是要孝宗法外开恩。

宋孝宗答复:降旨不妨,恐外庭不肯放行。

让他去央求宰相,可是宰相坚执不从,并且表示:纵降旨来,定当缴了。

孝宗唯有一声浩叹:书生难与他说话! 赵鄂终日陪皇帝下棋,与孝宗关系极好,按说是颇有隐权力的,但宋代比较健康的权力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隐权力,连皇帝也不敢肆无忌惮地破坏这个权力结构。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赵宋的天下被蒙古人忽必烈共掉之后,君主对正式权力系统保持尊重的权力格局不再出现,大宋也难逃共天下的圈囿。

至明清又出现了与宰相、太监,与胥吏共天下的难堪局面。

从汉代一路看过来,不难发现:另立偏房架空正室之权、借重隐权力集团钳制正式的官僚系统,正是历代君主搞独裁的不二法门。

皇帝之所以要煞费苦心地对付官僚系统,是因为从汉唐至明清,在完成政治现代化之前的中国,对君主独裁权力构成最大制约的不是民主、宪政,而是一个复杂、完备、科层化的官僚系统,因为权力在科层化结构中流动,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规范性、程序性的规制,科层化越高,权力受到的规制就越大。

如果把权力比喻为流水,科层化结构就是管道,约束着流水的横冲直撞。

权欲旺盛的雄才之主当然难以容忍这些管道分流了权力,于是绕过正式的权力管道系统,利用亲近的私臣组建非正式的简陋的权力容器,因其简陋、非正式,也就更便于人主操纵。

但是,这些临时性质的权力容器难免会慢慢固化、复杂化,甚至变成正式权力管道的一部分,又反过来分化了独裁权力。

换句话说,偏房掌权日久,往往又会演化成正室,如汉代的尚书,原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到了唐代则是名正言顺的宰相机构。

后世的君主为尽收威柄,一总事权,又另设一个易于指挥的权力容器,然而,时过境迁,又重蹈前代偏房坐大之覆辙。

历史简直给独裁者下了一道反复发作的恶咒。

那些叨念着大权不可旁落的独裁者不会明白这样的道理:分散在复杂管道的权力尽管不易为君主任意摆布,但颠覆性不高,因为它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不敢逾越名分的界限,并且受到程序性与规范性的限制;相比之下,摆脱了科层束缚的隐权力虽然便于指使,但一旦失控则如洪水决堤,一发而不可收拾。

西汉刘彻置内朝捋夺宰相之权,但后来内朝的外戚不仅把持朝政,而且颠覆了西汉;东汉刘秀将三公闲置,倚重尚书台,但尚书台的领袖最后竟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明代的朱元璋干脆废了宰相,启用内阁,但内阁体制却培养出九千岁的权力怪胎。

人主欲借偏房尽收权柄,殊不知,高度集中的权力更容易被亲近的隐权力集团假借、窃取,只要人主软弱、荒怠,立即太阿倒持,授人以柄。

我们姑且称之为偏房的陷阱。

这也是为什么历代一再发生近臣乱政的根本原因。

郭嵩焘认为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其实,独裁者哪能容忍权力被分寄?只是他们缺乏历史的眼界,看不到独裁的陷阱,最后与偏房共天下,乃至被偏房毁了天下,也是咎由自取。

原载于《百家讲坛》2010年第5期,原题:皇帝为何要与偏房共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

相关推荐

​卫子夫受宠几十年为什么最终自尽而死汉武帝:她死了我也不饶恕

卫子夫受宠几十年为什么最终自尽而死汉武帝:她死了我也不饶恕 卫子夫的命运是由儿子决定的,她因儿子封后,又因儿子丧命。 这就是一个母以子贵的因果关系,儿子显贵,母亲跟...

2024-08-08 05:50:16

​隋朝末期,杨广死后,隋末宗室的结局有多悲惨

隋朝末期,杨广死后,隋末宗室的结局有多悲惨 你知道隋朝末期是怎样的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张养浩曾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短短数字之间,道尽了王...

2024-08-08 05:48:02

​明朝第一次废后事件真相 明宣宗为什么要废元配皇后?历史

​明朝第一次废后事件真相 明宣宗为什么要废元配皇后?历史

明朝第一次废后事件真相 明宣宗为什么要废元配皇后?历史 宣宗废后,为明宣宗朱瞻基废去元配皇后胡善祥之事,此为明朝第一次废后事件。 宣宗经过与大臣多次密议後,确定废黜方...

2024-08-08 05:45:47

​首博画中三千界特展:慈圣太后和她的画家们

首博画中三千界特展:慈圣太后和她的画家们 文博时空 作者 黄君度 首都博物馆 画中三千界——首都博物馆馆藏明清道释人物画像展 中的重磅展品有明代慈圣皇太后(明神宗朱翊钧之...

2024-08-08 05:43:32

​清朝的后妃制度是怎么样的?帝王为什么要定期选秀

​清朝的后妃制度是怎么样的?帝王为什么要定期选秀

清朝的后妃制度是怎么样的?帝王为什么要定期选秀 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后妃制度,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皇帝有很多妃嫔,最为人熟悉的就是那句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皇帝选这...

2024-08-08 05:41:18

​鬼谷子如何教出大放异彩的张仪、苏秦

​鬼谷子如何教出大放异彩的张仪、苏秦

鬼谷子如何教出大放异彩的张仪、苏秦 战国时期,在一个叫清溪鬼谷的山上(今河南鹤壁市),隐居着一位被尊称为鬼谷子的老人(本名王诩),他每天 战国时期,在一个叫清溪鬼谷...

2024-08-08 05:39:04

​如何看待八王逼宫事件为什么说这是雍正的苦肉计

​如何看待八王逼宫事件为什么说这是雍正的苦肉计

如何看待八王逼宫事件为什么说这是雍正的苦肉计 2023-27 如何看待八王逼宫事件?为何说这是雍正的苦肉计?接下来跟着66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当年一部《雍正王朝》红遍大江南北,给...

2024-08-08 05:36:48

​诸葛亮南征的时候诸葛亮最远打到什么地方

​诸葛亮南征的时候诸葛亮最远打到什么地方

诸葛亮南征的时候诸葛亮最远打到什么地方 还不知道:诸葛亮南征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南征,史称南中平定战。 在诸葛亮攻...

2024-08-08 05:34:34

​撒削弱之战,明军占据兵力优势,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撒削弱之战,明军占据兵力优势,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每当一提起撒削弱之战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明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战役爆发,...

2024-08-08 05:32:19

​历史人物解读: 关羽水淹七军后为什么于禁备受非议 最后羞愧而死

​历史人物解读: 关羽水淹七军后为什么于禁备受非议 最后羞愧而死

历史人物解读: 关羽水淹七军后为什么于禁备受非议 最后羞愧而死 还不知道: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备受非议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今天我们来聊聊...

2024-08-07 20:22:30

​谢道韫与王凝之的婚姻生活如何他们相配吗?

​谢道韫与王凝之的婚姻生活如何他们相配吗?

谢道韫与王凝之的婚姻生活如何他们相配吗? 谢道韫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有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谢安在雪夜见识了亲侄女谢道韫的才华后,寻思着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

2024-08-07 20:20:15

​历史人物:古时候六部尚书之中工部为什么被人看不起看看他们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古时候六部尚书之中工部为什么被人看不起看看他们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古时候六部尚书之中工部为什么被人看不起看看他们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对古代工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最近几年,古装剧是越来越火,...

2024-08-07 20:18:00

​关于正冈子规的评价如何?正冈子规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历史

​关于正冈子规的评价如何?正冈子规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历史

关于正冈子规的评价如何?正冈子规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历史 读了很多的俳谐,俳句。 最喜欢的就是正冈子规,就是这位12岁写出【一声孤月下,啼血不可闻,关夜空欹枕,故乡万里云。...

2024-08-07 20:15:45

​韩信那么厉害,刘邦为啥不让韩信正面刚项羽,而是自己硬抗项羽

​韩信那么厉害,刘邦为啥不让韩信正面刚项羽,而是自己硬抗项羽

韩信那么厉害,刘邦为啥不让韩信正面刚项羽,而是自己硬抗项羽 楚汉相争结束后的汉六年,刘邦在洛阳南宫白酒设宴。 宴席间,刘邦与大家共同探讨了项负刘胜的原因,诸臣讲,主...

2024-08-07 20:13:31

​古时候帝王为什么不喜欢让漂亮宫女伺候?

​古时候帝王为什么不喜欢让漂亮宫女伺候?

古时候帝王为什么不喜欢让漂亮宫女伺候?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最高的统治者就是皇帝,皇帝拥有着最高的权利,也享受着最好的待遇。 众所周知,皇帝是有着自己的三宫六院的...

2024-08-07 20:11:16

​曾经的四大名镇之一,当年如此辉煌,为什么会衰败的这么严重?历史

​曾经的四大名镇之一,当年如此辉煌,为什么会衰败的这么严重?历史

曾经的四大名镇之一,当年如此辉煌,为什么会衰败的这么严重?历史 在明清时期,中国有四大名镇,它们分别是江西的景德镇、广东的佛山镇、湖北的汉口镇、河南的朱仙镇。 现在...

2024-08-07 20:09:01

​伯禽治国颇有才能,为什么还是有人预测要被齐国超越?历史

​伯禽治国颇有才能,为什么还是有人预测要被齐国超越?历史

伯禽治国颇有才能,为什么还是有人预测要被齐国超越?历史 由于自己还要在朝廷里面辅佐君主,周公就让他的儿子去鲁国接受封地。 临走之前嘱咐儿子说,我的身份已经跟高贵了,...

2024-08-07 20:06:46

​沙僧原型是什么妖怪?历史

沙僧原型是什么妖怪?历史 沙僧原本并不是妖,他是天庭卷帘大将,但因触犯天条被贬入凡间,此后成为了一个食人的妖怪。 那沙僧原型究竟是什么妖呢?最几年有很多关于西游的作...

2024-08-07 20:04:32

​历史人物:蜀汉后期为什么会出现人才危机是由哪些真相导致的

​历史人物:蜀汉后期为什么会出现人才危机是由哪些真相导致的

历史人物:蜀汉后期为什么会出现人才危机是由哪些真相导致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蜀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喜欢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为什么在...

2024-08-07 20:02:17

​历史人物 :古时候长枪末端安一个枪纂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 :古时候长枪末端安一个枪纂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 :古时候长枪末端安一个枪纂是因为什么 枪,又称矛,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常用的主战兵器之一。 在数千年的古代军事史上,众多的兵器不停地随着时代变迁诞生、变化、消亡...

2024-08-07 09:39:11